“我在,它不會消失” 一 阿力的一支筆
阿力的一支筆,為記憶作證 阿力(余思瑩)手中的畫筆,不只是藝術工具,更是一把打開在地記憶之門的鑰匙。她的創作描繪市場口的喧囂熱鬧、廟埕的香火祈願,也捕捉老宅磚瓦間的時光痕跡。她的畫裡,藏著台灣人熟悉的生活溫度,也呈現了文化記憶的深層脈絡。儘管年紀輕輕,阿力的作品卻始終具有令人敬重的份量——因為她用畫筆,為日漸消逝卻仍真實存在的「在地生命」留下見證。 她曾說:「只要我還在,它就不會消失。」這句話像是一個溫柔卻堅定的承諾,承載著她對台灣、對文化、對記憶的深厚情感。只要她持續創作,屬於這塊土地的記憶,就會持續被保存與傳遞。 曾有人陪她走訪市場、林家花園等地,親眼見證她如何一手提著母親熬煮的酸梅湯與苦茶,一手迅速展開畫具,調色、落筆,讓眼前的文化遺跡,在她的畫紙上重新鮮活起來。每一筆、每一道色彩,都是她與土地對話的方式,也是她為文化留下的紀錄。 阿力常笑說:「我好像不是在辦個展,而是在替在地文化做宣傳呢!」這句話道出了她創作背後真正的動機。她關注的,不只是視覺美感,而是生活本身——那些清晨街角的豆漿、油條,那些市場中此起彼落的喊聲:「高麗菜要撥一下再秤嘿!」「竹筍挑屁股嫩的!」這些都是她筆下的重要元素。 她不是「老靈魂」,而是一位水靈靈的年輕創作者,敏銳地捕捉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生活片段。她透過創作深刻地珍惜、並細膩地表達這些轉瞬即逝的文化風景。她所使用的材料與技法同樣獨具匠心——以草本植物莖為筆、水墨為底蘊,融合細膩的水彩技巧與自由的創作語彙,讓「阿力」的作品具有高度的藝術辨識度。 她跨越速寫、水彩與寫生的界線,是當代少見、極具個人風格與藝術實力的創作家。她的筆,不只是描繪,更是保存與讚頌——為在地文化作證,也為我們的集體記憶發聲。 展覽日期| 2025/7/4(Fri.)- 2025/7/26(Sat.) 開館時間|10:00-12:00/13:00-18:00 (Sun, Mon Off) 地點|凱奧藝術(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6巷7號1樓)
“靜木有聲”臺日同源創作聯展 — 木村俊也、池田千鶴、楊運臻、黃琨誠
自然與生命的低語 在追求完美的藝術語境中,有一種創作選擇了不完美,選擇與龜裂、木瘤、斷痕共存。這不僅是一種美學的逆旅,更是一份深刻的生命回應。《Silent Wood, Speaking Soul 靜木有聲》是一場由台灣與日本藝術家共同策劃的創作個展,透過木雕與陶藝的對話,訴說對自然、生命與動物的深情凝視。 展覽核心由一位長年投入動物保護的日籍木雕藝術家發起。他的創作從不掩飾木材的天然殘缺,反而將裂縫與節疤視為情感與信念的出口,象徵自然界中那些未被治癒、依然呼痛的靈魂。他以刻刀為筆,雕琢的不僅是形體,更是一種吶喊──對捕獵與遺棄的憤怒,對萬物平等的信仰。每一件作品,都凝聚了他對動物苦難的理解,以及對生命最深沉的尊重。 展覽亦邀集台灣多位以自然為題、關注生命議題的藝術創作者共襄盛舉。他們以陶土、木材、火與手的溫度,展開跨材質的對話。陶的柔韌與木的堅毅彼此交融,在展場中構築出一片靜謐卻充滿生命律動的森林意象。正如《莊子.齊物論》所言:「天地與我並生,萬物與我為一」,這場展覽回應的不只是藝術的本質,更是人與自然之間應有的深刻關係。 在《靜木有聲》中,您將不僅看見作品,更聽見自然的細語與靈魂的回聲。每一刀痕,是對動物靈魂的傾聽;每一道裂縫,是對大自然無聲的回應。我們誠摯邀請您踏入這片沉靜的時空,與我們一同思考:當萬物沉默,我們如何用雙手與心靈守護每一份脆弱卻珍貴的生命。 展覽日期| 2025/6/5(Thu.)- 2025/6/28(Sat.) 開館時間|10:00-12:00/13:00-18:00 (Sun, Mon Off) 地點|凱奧藝術(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6巷7號1樓)